年輕族人族語學習意願普遍低落是影響當前世代傳承,進而延緩語言復振工作的主因之一。本研究以「大學畢業製作課程」為例,探討青年對於族群文化、認同與族語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藉由觀察學生錄製宜蘭克里奧爾(Yilan Creole)的過程,探討以族群文化與認同為導向及學生為本之課程規劃,是否有效地增強年輕族人族語學習動機與興趣,進而增進語言使用的機會並樂於參與族語振興工作的推廣。本研究以當前文化永續/復振教學法(culturally sustaining/revitalizing pedagogy)為基礎,藉由問卷、參與式觀察及焦點團體訪談面談法,以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為例,特別檢視大學生錄製影片過程中,對族語學習的自發性、恢復性、及態度三大面向的轉變。結果顯示,以族群文化與認同為導向及學生為本之課程規劃,並藉由實際的操作與體驗,有助於提升自我族群認同及對族語的價值感,進而自發性地選擇並學習族語。另外,發現推動以地方本位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為本的語言學習教材、維持部落與學校間的合作關係、創造情境式的學習環境及營造多元安全的學習氛圍,有助於執行以青年為主導的語言復振策略,以及本地和全球原住民社會的語言教育實施,進而增進臺灣南島語言的復振與永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