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企業以成本為導向的經營模式已經漸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識、創新為主的高附加價值模式。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即是當代企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原動力。智慧資本是一種無形的資本,有別於過去有形的廠房、設備等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目前學術界和實務界瞭解智慧資本之重要性,已經投入不少時間與資源進行相關的研究與應用。將無形資產視為資本,早在1969年即由經濟學家Galbraith提出,然而智慧資本之理念真正用於企業經營始於瑞典學者Leif Edvinsson根據其服務公司的資料,於1997年提出SkandiaNavigator模型,於歐洲快速的受到相關學者的重視與管理實務界的推廣。北美早期之研究則集中於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日本產業經濟部(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亦相當積極,政府官員與學者攜手合作,每年均舉辦相關研討會。台灣也因為經濟部技術處委託政治大學與資策會執行四年期的「智慧資本」學界科專專案,進入此領域之研究相對較其它亞洲國家為早。本文作者於2003年成立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Taiwan Intellectual Capital ResearchCenter,TICRC)時即為中心之創始研究員,因此目睹了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之發展與演進。至2013年,TICRC成立已近十年,國科會智慧資本整合型研究計畫進入了第八年,台灣智慧資本研究社群已經成形,同時TICRC於國外也已小有名氣。為了記錄此研究領域於台灣之發展,除了推出「管理評論」之智慧資本專刊,也特別為文介紹數起此研究領域發展歷程中之重要事件。請閱附錄「智慧資本研究於台灣之發展大事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