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發生在香港並延續迄今的抗議運動—即「反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anti-ELAB movement)(下文簡稱「反修例運動」或「反送中運動」)在國際上的相關激辯中,因其國際地緣政治與左翼反帝國主義立場的意義而成為焦點。雖然眾說紛紜,可是評論者幾乎清一色都預設了同樣明確的地理單位作為依據。換言之,就政治構成(political composition)的面向而言,這場辯論無論是以中文、英文或法文呈現,基本上都以既有的國際邊界為框架。根據此框架,對香港的描述一直延續著一個半世紀以上的慣例:將香港定義為一個前哨、一個文明間的互動區、一個夾縫生存、中西合璧的地方。正因如此,這場運動的關鍵-劃界的行為,要麼被完全忽視,要麼被納入其他諸如身分認同、主權、自由等議題而被分散和遮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