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儒林外史》以史家的精神--合傳的文體、客觀的態度,來書寫應該記載在正史當中的〈儒林傳〉,可謂是以小說的筆法來寫史傳。《儒林外史》為中國第一部諷刺長篇小說。可是當大家關注在諷刺的表面時,其實背後蘊含著作者對於儒林的期許與寄託在於書中。「外史」即是對正史的補充,作者透過書寫外史的紀錄,來讓讀者了解到當時儒林的情狀,並能夠進一步有所借鑑。至於作者用「外史」為題,與傳統「正史」的〈儒林傳〉作一相對,除了有補充正史的作用外,其用「外」來求「正」的書寫意圖十分明顯。吳敬梓想要透過本書表達的理想和意圖,給時人作為借鏡,和傳統正史有所比對以及映襯,以襯托出吳敬梓想要傳達出的儒家精神與名士風流人格。在本書中,吳敬梓以祭泰伯祠的高潮,帶出欲恢復儒家傳統禮教的理想,並提醒儒者在知識上運用的重要性會影響到整個社會、政局,是以不要執著追求功名利祿。而《儒林外史》除了儒者之外,名士的形象亦佔《儒林外史》大宗,作者透過形形色色的名士,讓讀者看到「真假」名士的情狀,並從中看到名士的風流人格應該為何。作為一士人,要有「任重而道遠」的精神,除了關懷在社會的存在意義之外,的對社會的積極關懷也是必要的。諷刺的手段只落在第二義,透過「外」來帶出「正」的書寫目地,才是吳敬梓要讀者所了解的第一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