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於板塊交界帶,為一好發地震之區域,除了兩個板塊交界所形成的隱沒帶分別位於臺灣島東部和南部近海之外,由於板塊的擠壓作用而在陸上造成了33條活動斷層(中央地質調查所,2012)。根據文獻記載(中央氣象局,1999),在上個世紀中,發生在臺灣的重大災害地震多為陸上活動斷層錯動所造成,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1964年白河地震、及1999年集集地震等(如圖一右),因斷層錯動時鄰近區域的地振動會特別劇烈,令建築物倒塌進而造成民眾傷亡。而臺灣因地狹人稠,尤其在幾個主要大都市人口密度特別高,若發生大地震時的傷亡和經濟損失可能更加難以估計,圖一左為臺灣活動斷層和鄉鎮人口密度重疊圖,圖中紅色的活動斷層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且有數條斷層相當接近或直接通過由北到南所有深色的人口密集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