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外文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幻影學門
作者 周蕾
中文摘要
我們今天的電影研究,充斥了認同政治的各式訴求,關懷放在文化族群如何自我再現。從電影過去被理論化的歷史來看,電影研究不必然如此。早年焦點主要聚集在電影的新奇特質,可在視覺的層面複製物體的運動,精確程度超乎人類的視覺。班雅明1930年代論文〈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舉出幾項電影出現的意義:首先是機械複製影像的能力,讓畫作的氣暈敗落、讓原作的神聖性消失;其次是機械之眼無限滲透,影像隨處可得,造就一門既民主又具前瞻性的藝術;最後是觀閱層面帶來的震撼效應,可作社會變革之用。不同的是1950年代的巴贊,在影像的本體論層面固守一個靜止的時間;用來分析史達林的宣傳影片,卻一樣深具政治批判的犀利。符號學和精神分析興起之後,電影理論越走越唯心,又因為把焦點拉到電影的觀閱政治,女性主義理論乃趁勢而起,從敘事學角度質疑觀閱層面父權的操縱。羅拉‧莫薇等人破壞影像帶來的快感,又有偶像恐懼之嫌,其中有傅柯定義的壓抑假設在作用,始作俑者竟是電影影像自己。結果大量的論述(因為壓抑假設的緣故)自我複製,其中又數認同政治的情形最嚴重。女性主義因此陷入兩難:它攻擊視覺拜物陷女性於不義時,又對所謂正確的女性形象(或特定族群的形象)作拜物式的閱讀,使電影研究淪為一個幻影學門。於是,認同政治也可以是個政治倒退,解決之道是去理解人被當作幻影召喚的意義。
起訖頁 130-149
關鍵詞 身份認同(identification)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電影研究(film studies)電影(cinema)電影景觀(film spectacle)電影理論(film theory)電影影像(film image)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巴贊(André Bazin)觀閱情境(spectatorship)女性主義(feminism)羅拉‧莫薇(Laura Mulvey)壓抑假設(repressive hypothesis)差異(difference)
刊名 中外文學  
期數 200205 (30:12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白色驚恐(或《瘋狂麥斯》)及壯麗美學
該期刊-下一篇 主體與/或「主体」(shutai)及文化差異之銘刻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