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外文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銀河
作者 卡佳‧絲爾薇曼 (Kaja Silverman)
中文摘要
〈銀河〉是卡佳‧絲爾薇曼的近作《世界觀看者》(World Spectato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這本書中最接近理論核心的一個章節。這本書共有〈為了觀看而觀看〉('Seeing for the Sake of Seeing'),〈吃食書本〉('Eating the Book'),〈聆聽語言〉('Listening to Language'),〈生產影像的機器〉('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lmage'),〈銀河〉('The Milky Way')以及〈事物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Things')六個章節。在這本書中,卡佳‧絲爾薇曼提出她對於「事物出現」(appearance)的細緻討論。她認為,只有當人或是物體讓自身被看見時,而且是從某個單一特定觀點被理解時,事物的出現才發生。事物的出現是在「形式的展現」中發生的:人或是物體要吸引我們的目光,因為他們仰賴我們的視覺肯定並隨之進入他們的存有,以便因此而成為「他們自身」。我們提供這個肯定,則是因為我們容許我們的匱乏以一種新的方式賦形於此知覺的在場。卡佳‧絲爾薇曼指出,由於我們的匱乏最終只是「非物」(no-thing),因此,此「非物」可以無限地被象徵化。我們每人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並且透過十分個人化的慾望語言,進行此象徵化的過程。這象徵化的過程可以將我們所見的納入慾望語言之中,因此,我們永遠都在嘗試著以語言點亮這些人與事物,不然,他們將永遠停滯於無盡的黑暗當中而失去生命。在〈銀河〉這一章中,卡佳‧絲爾薇曼清楚地指出:就時間上與情感上而言,觀看比語言發生的更早。不僅因為我們說話之前,就已經開始看見事物,更是因為某種特定而迫切的視覺經驗,使得我們轉向語言,尋求表達。正是因為我們渴求將已經看到的,以及希望看見的,帶入意識的層次,文字才因而產生;若非如此,這些經驗都將永遠停留於我們的知識之外。透過佛洛伊德與拉崗的理論,卡佳‧絲爾薇曼說明主體性正是在視覺欲力主導的力比多語言之中展開的。「存有」是不具有特質的。它不是愛的對象,而是慾望的不可能的非對象(non-object)。只有藉由回顧追想式的象徵化過程,它才有可能被賦予一個輪廓與面孔。我們使用被力比多驅動的語言,而使得無意識記憶得以不斷採取不同的形貌出現。因此,只有透過無意識經由反投注與固著之機制而產生的移置,也就是透過被力比多驅動而投注的視覺語言,我們才能夠得知我們自身內部的問題,得知我們的無意識慾望以及我們的存有狀態。若沒有語言,沒有移置,存有便只能夠以空白或是匱乏的狀態存在而無法被探知。
起訖頁 25-53
關鍵詞 視覺欲力力比多語言知覺能指文字表象事物表象知覺同一性
刊名 中外文學  
期數 200205 (30:12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該期刊-下一篇 何謂寫實主義中的真實?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