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詩之有中譯,恐怕不會早於十九世紀中葉,比起其他外國文學如「伊索寓言」之類的翻譯顯然晚了許多;而假如在那之前也曾經有過,因為成果不見刊行,所以對時代社會無影響,便不具備文化上的意義。按英國文藝復興初期,湯瑪士‧瓦愛德(Thomas Wyatt)自義大利返倫敦,開始譯隨身攜帶回國的珮脫拉克(Francesco Petrarch)十四行體抒情詩十七首,繼之則仿作十二首,步趨義大利文韻律,採八行一組(octave),下接六行一組(sestet)之結構,一共完成了二十九首,然後福至心靈,寫到第三十首時,突然揚棄其模型,另試以四行體(quatrain)三組續以對句(couplet)為結的形式,儼然即文學史所謂英式十四行商籟格律之濫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