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邁入老年化社會後,長期照護需求刻不容緩,然而國內外相關研究都發現傳統性別角色分工下,婦女身為妻子、女兒、媳婦往往是主責照護者。在照顧承擔負荷與壓力,更容易疏忽自己健康需求、鮮少尋求支持援助,這解釋了雖然女性較高齡,但女性失能比率高、自覺健康低的有利論證。本文提醒醫療照護提供者於工作場域中看見照護者處境和狀況,主動提供資源轉銜,並點出現有的照護行政法令可以如何修正改善回歸照護公共化,讓個別家庭與公眾社會更同分擔,讓健康照護從政策到實證,從文化到臨床可以照拂不同性別,落實Health for all。我國自2018年3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並預計將於8年後,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老年人口將佔20%。人口高齡化議題下,關於國家經濟與社會福利之相關主題被廣泛討論,然而這更是一個性別議題,同樣生病或需要照護時,為何女性往往需要更長的照護,在老年時更趨於弱勢?過往從生理差異、社經地位探討甚多,由性別切入甚少。本文透過性別視角檢視期待有助於我國長者在醫療照顧領域之福祉以及性別主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