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臺灣「食粥」飲食文化考
作者 蘇志銘
中文摘要
「粥」的歷史久遠,然對於這樣的食物從何時有,卻是不得而知。三國時的譙周,其認為「黃帝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為遠古黃帝的眾多發明再添一筆,其實源於東漢許慎《說文》稱:「糜,糝糜也。從米。麻聲。黃帝初敎作糜。」自此後許多人便如此宣傳,實際上在文化的歷史演進中,有許多事物並非一人一時所創,甚至非只有特定地方產生,最早「粥」的發明亦如此。臺灣的食「粥」是亦古亦新的飲食文化,保有古代「南人食粥」的生活,在漢人文化遷徙渡台之前,整個米食文化圈中便有「粥」食,歷經文化不斷交融並與當地結合,「飲食」也不斷創新,各地後來也發展出自有的「食粥」文化。 本文即以「粥」的飲食源流考,以文獻分析法,從(1)語言文字的考證,臺灣河洛話保存了古漢語音,仍將「粥」、「稀飯」稱為「糜」,而古代更有諸多異名,如;「饘」、「酏」、「餬」等,甚至不同粥品亦有別稱。為更深入瞭解「粥」的飲食本體文化;進而從(2)歷代文獻的梳理,如:宋代的《山家清供》,元代的《飲膳正要》,明代《遵生八箋》,以及清代《粥譜》等,或能得以管窺「粥」在整個飲食文化中,「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再則以「食粥」的觀點,從「吃」的角度來探討文學與文人的趣味、煮粥的方法、時機與社會文化的現象,此外,「粥」更在傳統「生命禮俗」與「歲時禮俗」等重要時機中出現,「粥」能「養衰老」甚至「辟疫病」,對於「粥」的療補更是飲食文化研究之趨勢。臺灣早期食粥的情況在連橫《臺灣通史》清楚說明三餐主食為「一粥二飯」。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更云「今南人多於早辰吃粥(水飯)」認為是古風俗的延續,而至於今日許多標榜「臺灣古早味」的「地瓜粥」、「肉粥」,及地方特色小吃的臺南「虱目魚粥」等,更代表著清代臺灣早期社會的歷史背景與日治時期多元影響。到了民國 80、90 年代的都市粥食則出現了「早餐廣東粥、宵夜覓清粥」等趣象。從臺灣的「粥食」歷史大致能梳理出:(1)泛漢文化影響的飲食民俗;(2)各方文化影響的烹調方式;(3)臺灣本身形塑的飲食文化。「粥」的萬用與百變,無論古今皆然,尤其在今日養生風潮盛起的時機裡,對於「粥」的深入研究,更是對於傳統與現代同具價值。
起訖頁 191-212
關鍵詞 稀飯水飯粥譜南人食粥一粥二飯養生
刊名 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  
期數 201207 (1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國片《雞排英雄》與臺灣民俗藝陣文化提升關聯性探究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