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地處於歐亞、太平洋及菲律賓板塊之撞擊地帶,地震頻繁。1999年9月21日,臺灣地區發生百年來災情最慘重之「集集地震」,造成大臺中地區供水系統嚴重受損,而失去原有供水功能,70萬用戶於震災後面臨幾乎無水可用之困窘。是故,地震不僅影響供水穩定,更是自來水事業經營的隱憂。自來水系統包含許多池狀結構,例如散布於各供水分區的配水池,以及淨水場內的各種水池。經由國、內外重大震災調查結果可知,自來水系統除地下管線外,池狀結構的損害亦常發生,在地震力作用下,池狀結構發生水體與結構的互制效應,動水壓常為結構損壞之肇因,發生損壞的地方有池壁(邊柱)、內柱、伸縮縫、基礎、頂版、頂版與池壁搭接處,以及附屬抽水泵浦、進出水連接管等。然而地震災害發生後,自來水廠與供水直接有關之廠房與建築物,必須維持機能以救濟大眾,屬重要之維生設施,因此,自來水系統池狀結構的耐震安全十分重要。國內自來水池狀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構造居多,為構築耐震永續的自來水設施,實有必要建立自來水池狀結構耐震設計規範,以為未來相關構造優質耐震設計之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