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針對台灣三大科學園區以密集寬頻地震儀建立活動斷層微震監測網,評估斷層活動性及震源參數等相關數據。99年度之工作乃針對過去觀測到之微震進行雙差分重新定位及震源機制解算,透過微震空間分佈及震源破裂模式,瞭解微震活動與斷層或可能發震構造之關係。新竹以大平地斷層東南側之微震較活躍並有略微向東南傾之趨勢,苗栗之獅潭與神桌山斷層東南側也有密集微震活動,而三義-埔里地震帶則是最密集的發震區域,呈現向東南下傾之雙層地震活動現象。南科一帶之微震多分佈在觸口、木屐寮和六甲斷層兩側,大尖山與觸口斷層北段東側則有密集微震活動;而旗山斷層北端有一向東南高角度下傾之微震群,深度約在5~12公里之間,震源機制也與斷層型態相符,顯示地調所認為近期不再活動之旗山斷層北段仍有地震活動性,甚至有再向北發展之可能。至於過去曾錯動發生地震之梅山斷層與南科園區旁之新化斷層,附近區域的微震活動則較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