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近十年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與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尚書》課程的設計與思考
並列篇名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Shijing at High Schools in Postwar Taiwan
作者 車行健
中文摘要
早在春秋時代,《詩經》便已經成為貴族學習的教材,如《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曾對楚莊王太子的教育方針提出如此的建議: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其實在當時對《三百篇》的學習,不僅如申叔時所強調的「擴大眼界,增長知識,明白道理,樹立宏大的志向」等偏向基礎知識和人格修養層面的教授內容,此即朱自清(1898-1948)所謂「教詩明志」;且更是具有顧頡剛(1893-1980)所歸納出的典禮、諷諫、賦詩和言語等實際用途。誠如《漢書‧藝文志》所言:古者諸侯卿大夫交接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諭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也。這樣的技藝素養,對當時的貴族士大夫階層來說,是不可能不透過學習來掌握的。到了春秋晚期,孔子更「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開啟了中國的平民教育。
起訖頁 23-42
刊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期數 201812 (28:4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臺灣高等院校經學課程專輯導言
該期刊-下一篇 戰後臺灣高校《詩經》教學生態的初步觀察(車行健)成大中文系《左傳》課程之回顧與展望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