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有鳳初鳴年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嵇康〈聲無哀樂論〉之移情作用論析
作者 謝旻倫
中文摘要
自古以來,「移情」之概念不僅於中、西方美學中,佔有極為重要之地位,且亦涉及諸如文學、心理學等相關研究領域。之所以有此現象,是由於「情感」乃為人本具之內在特質;而此項特質,時而因主體與外境的接觸,而需要我們歌詠、創作以抒發胸中塊壘。此種塊壘的流泄,我們便可以「抒情」名之。換言之,「抒情」實為中國文學的一大傳統;而「抒情」必然涉及主體與客體的交融,也就是所謂的「移情」作用,因此在文藝美學理論中,「移情」便為相當值得研究者進行深度探討的面向。嵇康〈聲無哀樂論〉(以下簡稱〈聲〉文)為中國音樂美學上的傑出著作,現存於《嵇康集》卷五之中,「聲無哀樂」主張聲音並不內蘊情感,與傳統儒家音樂觀所持之禮樂教化大相逕庭。文中透過嵇康所設立的「秦客」與「東野主人」,針對「聲」、「情」之關係交互辯駁,之間便有諸多有關移情之論述,如:「夫哀心藏於內,遇和聲而後發」、「至夫哀樂自以事會,先遘於心,但因和聲,以自顯發」等,值得以中西方於移情作用之共識與理論,辨析嵇康的音樂美學。因此,本文擬從十九世紀在西方興盛之移情說為探討進路,並以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移情實例為比較對象,概括整理出中、西移情理論之異同,並試以其為理據,剖析〈聲〉文中的移情理論與美學思想。據此,筆者以為本論文之貢獻可歸為四點:一,整理中西移情理論之概況,並總結其異同;二,釐清聲有哀樂論並非移情作用;三,區別聲無哀樂與聲有躁靜的審美心境;四,從審美距離檢視嵇康的美學觀點。藉由上述四點貢獻,筆者企盼能夠在〈聲〉文研究上,增補或修改前人未臻完善之處。
起訖頁 349-369
關鍵詞 聲無哀樂論移情作用嵇康美學
刊名 有鳳初鳴年刊  
期數 201705 (13期)
出版單位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學生會
該期刊-上一篇 四庫館臣對於崇禎時期學術的評議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