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自然保育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遇見特有百分百臺灣產11種瓦氏組小檗簡介
並列篇名
The section Wallichianae of the genus Berberis , an extraordinary case of evolutionary radiation and high endemicity of plant species in Taiwan
作者 游旨价鍾國芳 (Kuo-Fang Chung)
中文摘要
小檗屬—臺灣,乃至於全球山地溫帶植物相的代表身為東亞島弧系統一員,臺灣最出眾的地貌特色就是綿亙島上複雜的高山山脈了。在近36,000km2的土地上,約有七成是丘陵與山地,其上聳立著200多座3,000m級山峰,與千里之外亞洲大陸上的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遙遙相望。臺灣的高山不僅滋養了島上的芸芸眾生,提供了植物演化的契機,也孕育出聞名於世的植物多樣性,其中,特別想提到的是臺灣的山地溫帶與高山植物相。臺灣由於地理與地貌特殊,雖然位於亞熱帶且地質年齡相較其他島嶼年輕不少,但是卻擁有特殊多樣的山地溫帶植物種類。本文的主角小檗,正是這類植物的代表性成員。在臺灣,玉山小檗(Berberis morrIsonensis)大概是山友印象最為深刻的幾種高山植物之一。每每到了秋季,當它褪去綠意換上一身火紅的模樣,往往成為了山友心中難忘的經典高山風光。然而,很少人知道,臺灣總共有多達12種的小檗,而且其中也只有玉山小檗是落葉性物種。那麼,玉山小檗之外的這神秘的11種常綠性小檗是誰?特別在哪?哪裡看得到呢?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對小檗有一番基本認識。小檗科小檗屬由約300個分類群組成,眾所皆知,小檗科主要是由許多珍稀的溫帶草本屬所組成,然而小檗卻是木本灌木,且物種豐度還是科內最高,是小檗科中比較特殊的成員。在北半球,小檗屬的多樣性中心位於喜瑪拉雅山脈與中國境內橫斷山脈,約有超過200多個分類群報導自這些山區,而南半球的多樣性中心則在安地斯山脈,在北起厄瓜多爾南至阿根廷火地島的狹長山鍊上,孕育了將近100個分類群。有趣的是,小檗屬中有一群名為瓦氏組(SectionWallichianae),特產於亞熱帶東亞與東亞島弧中高海拔山區的類群,它們不若生長於溫帶或高山的小檗具有落葉的特性,而是終年常綠,是現今最多樣且分布最廣的小檗。前述所提,出現於臺灣的11種常綠性小檗,正是瓦氏組的成員,與玉山小檗一樣,它們全都是臺灣特有植物,這樣的多樣性與全特有率,事實上在臺灣山地溫帶植物相中也屬少見。
起訖頁 52-67
刊名 自然保育季刊  
期數 201506 (90期)
出版單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食用昆蟲吃昆蟲的一百種理由
該期刊-下一篇 田鱉、米與谷津田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