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自然保育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海洋泳舞天使--臺灣駝蝶螺超科浮游貝類淺介
並列篇名
Graceful swimmers in the sea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ea angels (Gastropoda: Cavolinioidea) of Taiwan
作者 陳景林
中文摘要
大多數的海洋貝類都生活在海洋底層,但是卻有一小部分的種類生活在海洋表層,這些生物統稱為浮游貝類。浮游貝類中有一個族群傳統上叫做翼足類(Ptreopods),顧名思義,就是「具有翼狀腹足的貝類」。翼足類又分成兩目:一目只有軟體,沒有外殼,叫做裸體翼足目(Gymnosomata);另一目則具有輕薄透明的石灰質外殼,叫做被殼翼足目(Thecosomata)。本文所介紹的對象就是被殼翼足目成員,由於牠們的外殼多數拱起如駝背狀,軟體構造裡有一對翅膀狀的游泳器官,在海中浮游擺動時如同輕盈飛舞的蝴蝶,於是人們就稱之為「駝蝶螺」或「海蝴蝶」。駝蝶螺不管是軟體或外殼的模樣都非常奇特,加上體型異常嬌小,不易曝光,增添了神祕性,因此一旦出現,往往就會吸引人們的目光,同時也想像不到牠們竟然是貝類家族的一份子。猶記筆者第一次看到駝蝶螺照片時,當下的反應便是:「哇!這怎麼會是貝類?簡直跟塑膠玩具沒兩樣。」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到底在什麼地方才能找到駝蝶螺?事實上,牠們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常見,有時候甚至就近在眼前。原因是駝蝶螺大多生活在海洋上層,牠們死亡後所遺留下來的空殼,常隨著風向及潮汐作用被海浪推送到沙灘上,換句話說,海邊其實就是尋找駝蝶螺的最佳地點。不過由於駝蝶螺的個頭非常嬌小,顏色又不醒目,因此就算當時已經出現在我們的腳邊也很難察覺。另外,駝蝶螺的殼質非常輕薄,幾乎吹彈可破,有時一陣強風就將牠們吹走,或掩埋在沙中;有時也會被一波波的大浪打碎,而成為貝殼砂的一部分。
起訖頁 4-15
刊名 自然保育季刊  
期數 201803 (101期)
出版單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該期刊-下一篇 新北市海岸植物與地景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