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自然保育季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臺北盆地都市森林的附生植物
並列篇名
The epiphytes in the urban forests of Taipei Basin
作者 鍾明哲 (Ming-Jer Jung)
中文摘要
都市森林是由公園、校園、行道樹綠帶等場域內的群聚樹木組成,設置目的往往以提升都市環境品質與提供視覺景觀為主。在保育生物學上,都市森林提供了都市生態系中重要的生態廊道,成為鄰近森林內物種遷移或進駐的途徑。都市森林的樹幹直徑通常較小,樹木密度通常較低,僅在設置較早的公園、校園或發展較早的城市內可能會有較大的樹徑和密度,較有可能具有偏高的物種歧異度與生物多樣性。大臺北都會區以「臺北盆地」為中心,周圍由大屯火山群等群山環繞,東側與北側山系呈指狀延伸至盆地內,形成如虎空山(小觀音山)、芝山岩及圓山等孤立山頭。臺北盆地曾發生地層下陷、河川襲奪與海水倒灌,形成「古臺北湖」,由清朝郁永河筆下「裨海記遊」得知1697年時的臺北盆地為「…由淡水港入,前望兩山夾門,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矣」。隨著周邊河川的搬運與堆積,古臺北湖逐漸乾涸,形成河川蜿蜒其中的沼澤盆地,河畔散布的河港街區如擺接(今稱板橋)、艋舺(今稱萬華)、大稻埕(今迪化街一帶)及錫口(今稱松山)日漸發展,然而直到日治時期終止前,臺北盆地內絕大多數的地區仍遍布稻田、埤塘、沼澤。隨著都市發展與需求,臺北盆地逐漸從遍布「稻田、埤塘、沼澤」成為「公園、校園、行道樹」與高樓大廈並陳的都市森林。以臺北市為例,根據李培芬教授等於2008年所進行的「臺北市生物多樣性指標調查」成果顯示「隨著一百年來的都市開發,臺北的平原綠地消失了80%,其中近十年來減少了10%」。
起訖頁 4-19
刊名 自然保育季刊  
期數 201703 (97期)
出版單位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該期刊-下一篇 盛夏馬祖紀行--漫談馬祖的植群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