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這個名詞雖然出現已久,但迄今國際間還沒有一致公認的定義,這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智慧城市涵蓋領域及層面過於廣泛,幾乎觸及城市所有的功能,不容易聚焦;二是智慧城市既需要實體系統,更重視應用功能,兩者還有待搭配與契合;三是智慧城市的「利害關係人」從政府、企業、社會團體以致一般民眾,期待各有不同,使其定義衍生了多元屬性。在智慧城市眾多的定義之中,筆者認為英國城市中心(UK Center for Cities)的論述值得探討,其鑑於英國城市的歷史特性將智慧城市的發展途徑概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由上而下的途徑(Top-Down Approach),例如南韓仁川市的松島國際城(Song-do Free Economic Zone)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馬斯達爾新城(Masdar New City),這些新市鎮或新區從智慧型的基礎設施開始建設,然後再逐步擴增應用功能,是硬體導向的智慧化發展。另一種是所謂由下而上的途徑(Bottom-Up Approach),例如英國的約克和利物浦等,這些歷史悠久的城市在二次大戰後的城市復興及再生浪潮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無數的發展議題,智慧城市系統的建置促使這些議題更容易、更廣泛或「更聰明」地達成,是議題導向的智慧化發展。當然這樣的區分是基於研究討論的目的,實務上這兩種途徑常常並存,某個城市中的一些區域或一些應用都可能採用兩種途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