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台灣地區土地測量,自清朝以魚鱗冊管理、日據時代土地調查地籍圖管理、光復後清查重新辦理「土地總登記」、早期地籍圖改測、修測、地籍圖重測試辦、數值法實施地籍圖重,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儲存的材質由圖紙、圖紙夾鋁片、數值磁性檔的演化;技術及方法的進步,作業方法亦隨之嚴謹、成果可靠度增加。然而無論技術是多麼的先進,在所有地籍圖未完成重測前,早期的地籍圖仍擁有法律地位,不可抹滅。台灣地區至今未完成土地登記的國有林班地部份,亟需於短期內完成,如此台灣地區的土地測量後的所有土地登記工作才算完整。台灣地區以登記的土地面積約2,614,000公頃,以圖解法辦理的地籍測量範圍約595,604公頃,數化轉繪約1,519,528公頃,數值法辦理的地籍測量範圍約270,000公頃。其中圖解地籍圖之圖紙,因年代許久伸縮變形的影響,致圖幅之間無法完全接合,而圖解地籍圖數值化作業雖可搶救避免持續惡化,延長其使用壽命,至今大部分仍以分幅管理方式運作,尚無法採用整段管理方式辦理,造成後續圖籍資料管理維護不便,也影響國土資訊系統相關應用、推展。因此,土地測量局自96年起分5年實施「圖解數化地籍圖整合建置及都市計畫地形圖套疊計畫」,計畫利用實測資料將圖解地籍圖數值化成果整合,使數值化地籍圖與實地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