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公是南洋華人社會中獨特的,最受敬重的神明。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一帶的華人,普遍信仰大伯公。大伯公即福德正神,這些大伯公廟,一般以「福德廟」或「福德祠」為名。每年農曆的二月初二是大伯公的誕辰。早期南洋華僑不論農工商界,凡建新屋或工廠,每於動工之前,均奉祀大伯公,以求平安。在華人聚居地的森林裡,他們稱呼猛虎為「伯公」,鱷魚亦被呼為「伯公」。有關大伯公的起源,眾說紛紜。新加坡學者韓槐凖根據宋趙汝適《諸蕃志》說法,提出大伯公為水神都綱(Tokong)。考古學家衛聚賢認為大伯公為春秋末期吳國被趙國滅亡後,渡海逃亡到南洋的吳人祖先太伯。英人范漢則稱大伯公即檳榔嶼的張理,為天地會的魁傑,逋逃南洋者。許雲樵總結道:大伯公是南洋最普遍的神祇,到處都有,其性質和中國的土地公無異。各地華人把先驅人物尊崇為大伯公,並不問他是誰,只要他對當地社會有功,人們因感恩而建廟來奉祀,尊稱為「大伯公」。後來又蛻變為求財問安,而更多巫蔔的神祗。「大伯公多隆」成為南洋華人崇敬大伯公而產生的口頭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