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中國人的國粹。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能將食物發揚光大。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戰國策》裡述及易牙是位經擅烹調的大廚師,以「煎熬燔炙」(燔炙作法類似燒烤)方法,為齊桓公調理美味;從此他成位美食的神祇,清代以來,不少地方的廚業茶莊、酒樓,尤其是飯館的廚師,每當收徒時,必祭祀易牙,獻上投師狀、敬師酒,藝成時必辦出師宴。在臺灣每年祭祀易牙時,飯館都有一套完整的祭祀易牙儀式,主祭者必是掌廚師傅,而廚師們都要各逞妙計,供獻菜肴不分葷素,所供菜品,一人不同一人,個個用盡心思,各顯廚藝,而後呈上供桌,從上所知為何他是目前廚業供奉的祖師,也由於他長於辨味,善於調味,且精於烹調、刀法技術,更是華人世界裡文獻記載第一位開創五味食療法的廚師,做的菜肴酸咸甘淡,美味適口,廚業界認為他傳下廚藝,故供奉為祖師爺。目前臺灣地區的君臣宴,傳自古代從皇帝欽賜宴請狀元的宮廷菜,至新科狀元將君臣宴的菜色與典故傳入臺灣。早期的臺灣民間廟宇也將君臣宴用於祭祀神明上,一切禮節、菜色儘量仿照宮廷情節,再加上百姓們崇天敬神的禮節,形成了一個祭祀神明的祀宴大典,來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四時無災、八節有慶。由於戰亂的因素,中國與其他華人地區的易牙廟宇祭典均已經消失,只留下臺灣地區擁有華人世界唯一擁有此特殊祭典的地方,希望透過此研究讓此特殊祭典能被保留下來,讓大家從祭典中瞭解吃的文化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