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日本發動對馬利亞的侵略戰爭,新加坡淪陷後被改稱「昭南特別市」或「昭南島」。日軍占領新馬之後即刻展開血腥統治,以「大檢證」為名,大事捕殺新馬華族文人,轟轟烈烈的抗戰文藝運動,至此匿跡。正處茁壯的新馬文學文藝頓時停擺。文史學者稱新馬淪陷時期稱為「淪陷時期」、「日治時期」,或「抗日衛馬戰爭時期」。日本統治當局為貫徹與傳達它的政令,掠奪《南洋商報》與《星洲日報》設施與員工,改稱「昭南日報社」,為日本軍政當局作宣傳工作。新加坡淪陷後,有關華人為日本軍政機關服務工作,是否應被歸類為「漢奸」,或「親日」的「順民」,有待界定。一般皆認為這時是沒有文學文藝作品的產生與存在的「黑暗時期」,即有也是日軍政當局所扶持的「漢奸文學」。對這時期出現的文學文藝,不齒一談,而有「沒有文學文藝」說法。另一方面是認為在日軍高壓下,華文華校取消殆淨,華文文學文藝已沒有滋長的人才與土壤。因此,多數文史論述,一躍而過,續談「戰後新馬文學」的發展。淪陷期間的文史成了空窗。本文的主要論析內容是:淪陷三年半以來,昭南島的唯一華文媒體——《昭南日報》其副刊《昭陽》及《南光週刊》所發表文藝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這些「文藝」,我稱之為「淪陷親日文藝」。不願受侵略者駕馭而轉入地下繼續宣揚抗日的文藝作品,我稱之為「淪陷期抗日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