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尚書》學典範的崩解,令宋代《尚書》學者必須重新審思詮釋方法,進而能於經典論述中聚焦,以構築能解經明道的新典範。歷經兩宋學者多方嘗試,迄至宋末元初,王應麟和合呂祖謙、朱熹、陸九淵三家學術,資以統整總結兩宋《尚書》學,在《尚書》學史上極具意義。故本文以詮釋方法與經典論述為中心,詳加考察其統整總結之歷程與成果,冀能有助於釐清宋代《尚書》學典範的構築與型態。據本文考察,王應麟建構先格物、續窮理、終明本心之詮釋方法,產生具周延性的經義,進而聚焦於智識與道德,闡明具周延性的聖人之道。王應麟《尚書》學的特點,即是藉由統整總結,萃聚出周延性。此外,本文也發現,清人所謂宋學的周延性不足,故不宜高估其對於宋代《尚書》學的代表性。事實上,宋學、漢學兩種類型的《尚書》學所以爭訟不休,周延性不足是根本原因,而清人從漢宋相爭到漢宋兼采,亦是踵繼王應麟追求周延性的進路,重新構築清代解經明道的新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