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社會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評《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
作者 王驥懋
中文摘要
由潟俊子等所主編的《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日文:食農社生命地域視)(以下簡稱《食農》),集合了日本跨領域的食農問題研究者,從社會學的想像著手,對於全球化下食與農的議題進行初步的探索。本書大致上分為十四個章節,但如果以論述的主軸來看,這些文章座落在四大主題上:首章處理了食農問題的相關理論及論辯;第二部分放在全球農糧體制的形成;而科學技術擴張下的農業實踐對抗自然循環型農業,則在第三部分被詳加討論;全書的最後一部分則將焦點放在探討另類的農業實踐/網絡(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及食農倫理。雖然為一跨領域的書集,但本書的論述主軸,很清楚的放在批判資本主義全球化下所型構的農糧體制(Global Food Regime,本書第一、二部分)(Friedmann 1993; Friedmann and McMichael 1989; McMichael 2009)。從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取徑出發,本書認為工業化和資本化的農業食物生產(不知食物來源為何),已經對於自然環境以及在地農業生態(食物來源清楚)造成極大的衝擊(本書第三部分)。這乃是一種不具環境及社會永續的發展方向,急需新形態的農業實踐來挽救。透過新型態的農業活動,找回日本前工業化時期的農業型式以及重建食農倫理,方是追求永續農業發展的方式(第四部分)。雖然本書的論述主軸對於全球農糧體制提出強力的批評,然而強調永續的、在地小農的農業實踐,在廣泛的鄉村/農糧研究近期的討論中,亦受到許多的反省和質疑,本書雖多次碰觸這些問題,但卻未被進一步討論。因此,本文首先梳理《食農》一書的論述主軸,接續則對於各章的提出的重要概念,進行批判性回顧。
起訖頁 165-173
刊名 臺灣社會學  
期數 201706 (33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有效治理的桎梏:當代中國集體抗爭與國家反應
該期刊-下一篇 評《全球現代性的危機:亞洲傳統與可持續的未來》:一個生態人文的觀點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