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繼春的形象大多以個性溫和敦厚、淡泊名利而為人所熟知,但這些形象多來自其學生膚淺的證言,因為這些學生對廖的日治時期所知甚少。事實上,廖繼春在日治時期無論是在畫壇或社會上都遠比戰後活躍,他在一九二八年繼陳澄波之後,以聞名的「芭蕉之庭「入選帝展,其後又入選了三次。在政治上,他在東京時參加了議會請願運動,以實際行動響應楊肇嘉要把台灣人的作品掛在帝展上的主張。在宗教上,廖繼春是虔誠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信徒,他在一九三二年參與成立臺灣基督教青年聯盟,並在二年後大地震中協助救災。相對地,日治時期的結束斷送了他的繪畫前途,帝展得獎紀錄未能讓他得到應有的聲譽,二二八事件則帶走了帶他進入長榮中學教書的林茂生,以及更重要的畫友陳澄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