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學是向客觀〔經驗〕的學習,當然以見聞為主。《論語》上常將見聞對舉。〔見是以當時為對象,聞則以古代為對象。〕思是把向客觀〔經驗〕方面{所}學得的東西,加以主觀的思考,因而加以檢別、消化。學與思,構成孔子求知的完整方法。學貴博,貴疑,貴有徵驗。「博學於文」,「博我以文」,「多聞闕疑」,「多見闕殆」,「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及嘆夏禮殷禮的杞宋不足徵;都是這種意思。孔子所說的「信而好古」(〈述而〉),朱元晦以「信古」釋之,則此句中之「而」字為無意義。因有一「而」字,乃表明一句中,含有兩事,如上句「述而不作」,「述」與「作」正是兩事;則「信而好古」,亦必「信」為一事,「好古」為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