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sexuality)概念,古今中外有許多類似或相異的看法,人類的性包括許多成份,整體的性觀點是奠基在個體的福祉與人際關係上。「性」是一個包括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次的複合體。但最少要包括四個主要方面(1)基於外生殖器解剖學上的雌、雄;(2)作為男與女的性別自認;(3)在採取與解剖學上的雌雄差異如男女的性別差異,所適合的角色和行為;(4)被吸引及所愛的性別,所以人的「性」是生物、心理、社會及文化現象。因此性別的展現也是豐富且多元的。細究「性/別」(sex/gender)的多種意義,其實同時涵蓋生物、心理與社會文化面向。目前同性婚姻與多元成家等議題熱烈討論,有關性別平權與多元性別的相關議題也開始被各領域所重視。尤其是「跨性別者」在社會上的討論與重視愈來愈常見,從報章雜誌、傳播媒體中,可看見跨性別者努力做自己、融入社會的故事。社會性別(一種意識和感覺自我為男性或女性)是一個社會學和心理學的概念,並非一個客觀的生物學概念。我們以gender取代原來使用的sex,藉以加強性別心理或社會性的重視,等同於生物性別一樣重要,gender再進一步被解釋為有「生理的性別」及「經驗或表現的性別」,美國精神醫學會認為除了認同出生或法定性別(生理的性別)之外,也認同個體可以有自身認同的社會或心理性別的存在,這樣也改變了傳統醫學建立在非男性即女性的二分立論上,逐漸看到性別光譜性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