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新臺幣價位一直是國人所關切的議題, 出口廠商期望央行能維持偏弱的幣值以增進出口競爭力; 相對的, 進口廠商則不樂見到新臺幣貶值, 社會大眾對於大宗物資的上揚, 更覺生活成本的上升。可見匯率的變動無法令所有人滿意, 這也是為什麼央行的匯率政策容易受到社會各界關切的原因。1973年以後隨著BrettonWoods 體系的瓦解,世界各主要國家逐漸採取浮動匯率制度。原本認為浮動匯率制度的施行在市場參與者運用充份的資訊並合理的決策互動下, 匯率的波動幅度不會過於劇烈, 然而事實與理論推論相反, 1973年後各國的匯率呈現相當明顯的波動。為了避免匯率過度波動影響貿易與經濟的穩定,多數國家或多或少對於匯率皆有干預的行為, 亦即採所謂管理浮動的體系(managed float regime)。我國在1978 年7 月由固定匯率制度改採管理浮動匯率制度, 央行雖然不定期會對外說明匯率波動的原因, 但外界對匯率應如何「管理」, 無論是學術界或產業界皆有不同的論點。本引言報告主要目的是回顧我國匯率政策的執行並提出粗淺建議拋磚引玉, 換取更多與會先進的寶貴論點。本文架構如下: 第二節中將介紹我國央行的經營目標與貨幣工具; 第三節中討論決定匯率的因素以及匯率影響經濟的可能管道; 第四節分析我國匯率、物價與產出的關聯性; 第五節就既有各界對匯率政策的論點作一討論; 第六節是結語與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