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臺灣社會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理論如何與個案對話?評陳志柔的中國研究近著
作者 耿曙
中文摘要
1989 年倪志偉(Victor Nee)在美國社會學評論(ASR)發表了一篇題為〈市場轉型理論〉的文章,他可能沒料到,這篇文章後來會掀起一場美國社會學界的大辯論,而且一辯就是十年。1 當時爭辯的核心圍繞在一個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回答的問題: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到底為何?整個九○年代,社會學者都在田野事實與統計數據中尋找靈感,企圖提供普遍的解釋「模式」。每個模式的出籠,都提供問題的部分解答,但是在答案的背後也留下充滿疑惑的迷團(puzzle)。撲朔迷離的真相,都在印證一件事:中國是個「國中之國」(the state of the state),地方制度的複雜多變,使得我們很難用一個簡單答案,來描繪中國市場化改革發展的複雜圖像(Baum and Shevchenko 1999)。毫無疑問,陳志柔的新書Transforming Rural China: How Local Institutions Shape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乃是緊隨著這場辯論下的成品,他巧妙地利用中國經濟發展「國中之國」的特色,以地方制度為出發點,並選擇「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為考察對象,跳脫經濟學的解釋局限,試圖為這場辯論提供不同於兩大陣營('market transition'與'local state corporatism')的思考方向。
起訖頁 171-176
刊名 臺灣社會學  
期數 200512 (10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
該期刊-下一篇 贏了女人、輸了歷史:簡短回應姚人多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