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史匯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清代臺灣食鹽的生產
作者 陳鳳虹
中文摘要
食鹽的生產向與氣候、地形條件息息相關。在氣候方面,必須要有長期的連續日照、乾季時間長或降雨期集中以及風力強等條件;而在地形條件方面,則必須有平坦且開闊的平原地形。在這樣的自然條件限制下,臺灣西南沿海一帶的海埔地成了本島食鹽主要的產地。自鄭氏時期以來,臺j彎鹽田的分部主要係以臺南地區為主,但期間因洪災迫使鹽田一再遷移,唯大抵上仍以臺南、高雄沿海一帶平原為主,截至清末,南部地區共有洲南場、洲北場、瀨南場、瀨東場以及瀨北場等五處。而北臺灣亦有新竹南北二廠(南廠為新竹香山地區,北廠為新竹市港北里) ,此係因清代中期以降,新竹虎仔山一帶當地人民開始闢地私曬,後至同治六年在分巡臺灣兵備道吳大挺的建議下,化暗為明,改由官方接管。至於臺灣本島食鹽生產方式主要係以日曬法為主要製程。但在鄭氏時期以前,臺灣住民卻以煎煮法為製鹽方式,其所產出用鹽色黑為苦,品質不佳。後鄭經參軍陳永華改煎煮法為日曬法,並協助鹽民修築鹽埕,提高製鹽品質。此後製鹽方式一再修改,越趨精良,製鹽品質也日漸良好,使得臺灣食鹽產業成了當時臺灣西南沿海一帶重要產業之一,也奠定了日後日治時期殖民政府鹽業發展的基礎。
起訖頁 1-28
關鍵詞 食鹽生產清代臺灣臺南地區鹽場
刊名 史匯  
期數 200709 (11期)
出版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該期刊-下一篇 清代南崁地方漢人與熟番的互動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