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座龜山水力發電廠在1905 年點亮了台北,六十年間我國全力發展水力電能步入水主火從時代。1960 年代隨著農工、交通等各項建設,我國經濟急速成長,單憑水力電能無法滿足工商業及民生用電之需求,乃大力開發火力電能,而步入火主水從時代。由於火力發電的燃料需仰賴進口,又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於1970 年代爆發石油危機後,感於核能發電的迫切性提高,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謀求電源的多元化,追求能源自主。於十大建設、十二項、十四項建設中(1972-1985 年間) 先後興建三座核能電廠遂步入火核共存時代。然而反核人士有感於核安及其廢核料處理存有極大潛在危機,2011 年福島核災後,反核聲浪更形高漲,政府於2014 年開始釐訂減核計劃。2016 年政府頒布新能源政策,2017 年修正電業法明訂台灣於2025 年成為非核家園,並大力發展乾淨之綠能及「低碳」天然氣來取代核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