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常會因為疾病因素而經歷身體心像的改變,當無法認清事實作適當的調適時,則會出現身體心像紊亂。本文護理對象為一位牧師,為期半年的護理過程中,經由Gordon功能性健康型態收集資料發現個案因腦血管意外導致肢體乏力,因身體狀況所需,放置鼻骨管及氣切管而使個案在身體外觀、結構及功能的改變而致身體心像紊亂,出現對身體部位、外觀重複抱怨及社交離等負向行為。護理過程中與個案邁立良好護病關係,經由討論、教導、回覆示教等,個案在家屬、復健師及主要照護者(看護)共同協助下,逐漸脫離氣切管及鼻胃管,進而學習自已進食、徒步行走等,恢復身體正常功能,重建正向的身體心像。期望藉此成功案例提供給剛踏入居家護理工作行列的夥伴們作為照護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