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惡性腫瘤中,腦瘤排名第二,目前尚未查出其成因。在台灣15歲以下每年約有150位兒童罹患腦瘤。一般的治療方式可分為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及化學療法,其方式依據腦瘤種類、等級、部位、轉移特性及病童年齡、身體狀況等而有所不同。由於急性腫瘤通常與法得到完全的根治,且有些腦瘤容易復發、擴散至脊髓,相關治療之藥物種類、途徑選擇、成效和副作用監利已陸續有研究報告發表。化學藥劑ACNU(3-[(4-amino-2-methyl-5-pyrimidinyl)methyl]l-(2-chloroethyl)-1-nitrosourea hydrochloride)經腦室-腰椎蜘蛛膜下腔灌注技術發展於1970年代日本,經由灌注的過程,恰可使化學藥物直接接觸侵犯於蜘蛛膜腔隙的腫瘤細胞,應用在易侵犯脊髓腔型態的腦瘤治療可兼具預防腫瘤細胞擴散的作用;目前有多篇研究報告肯定此項治療方式的正面效果。本文茲藉文獻查證及臨床經驗所得,由解剖生理學、藥物動力學的基本認識,說明ACNU經腦室-腰椎途徑灌輸的臨床應用和適應症,並分享此技術目前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腦瘤的治療概況和追蹤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