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腳病由來已久,早在日據時代即已形成,先由病腳上發生烏黑的顏色變化,逐漸向腿的上部蜿蜒爬升,最初名之曰「烏乾蛇」。後來腳部的組織壞死,又黑又冷,遂命名為「烏腳病」。烏腳病之發源地,乃在臺灣的回歸線通過線附近之濱海地區,分佈在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等四鄉鎮為最多,其餘西南沿海少許鄉鎮亦有零星發生。發病原因仍以飲用井水含砷量超過一般限量,對人體有害,罹患慢性砷中毒皮膚變化,包括皮膚癌,角化病,以及色素沉著過多之症狀。此病有潛伏性,漸漸發作,其病程既慢且長,非常痛苦,因係末梢血管病,冬天嚴寒,血管收縮,較夏天更為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