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五年我從台南縣鄉下到台南一中就讀高中,班裡有幾位要好的台南市人,他們在城裡住久了,很有興趣去我老家玩,只是我總覺得村子裡的生活條件不好,連個像樣的浴室、廁所都沒有,於是找些藉口推辭了幾次。幸運的是,當時縣政府推動「示範社區」工作,選上了老家的村子,政府撥下些許補助款,買來了磚塊、水泥和石頭,只是人人必須有力出力,左右鄰舍一起動員舖好石子路,砌起了排水溝和符合基本衛生標準的廁所,連原來下起雨就尿糞溢流滿路的豬圈也有了改善,村子頭、村子尾搭起了「○○鎮○○示範社區」的水泥牌坊,騎著腳踏車出入,莫名的一份驕傲湧上心頭,幾個好同學也因此圓了到鄉下一遊的夢。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體驗到政府做對了事,就可以用很少的花費,讓民眾得到很大的福祉:也認識到社區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居民同心協力動手做。將近三年前,我初任保健處處長,有天晚上正在浴室裡,聽到電鈴聲,小女兒出去應門,回頭問她是誰?回答是衛生所護士來訪,說要告知我們一些政府提供的免費健康服務,大概是成人預防保健、子宮頸抹片吧?么女問了在廚房忙的內人,傳話給來訪的護士說:「我們知道了,謝謝!」也沒請人家進來坐坐呢!還聽么女說,這小姐幾天前也按過一次門鈴。當時,此一情境讓我省思了好久。回想小時候,村裡一有衛生所派人到小廟裡擺攤打預防針,消息很快會傳遍整個村子,相互提醒著得帶孩子去注射;誰知曾幾何時,我們的公共衛生護理同仁必須在水泥叢林中,挨家挨戶地做著苦行僧似的工作,而左鄰右舍們郤不再相互提醒叮嚀!我心想,如果沒有一個策略來改變這個事實,不但對不起這些辛苦的同仁,當時我正構思中的「血糖、血壓、血脂肪三合一篩檢」、「癌症社區到點檢查」---等保健計畫都將注定失敗,台灣公共衛生發展史上引以為傲的衛生所功能也將面臨空前的挑戰!因此,我苦思良久,融入了高中時代的示範社區經驗,幸運地也在報上看到嘉義縣新港鄉陳錦煌醫師(現任行政政務委員)從事社區工作的報導,再加上和幾位朋友同仁的互動,沒有世界衛生組織的任何協助,也沒有傳統式出國考察的過程,就這樣形成了我們自許是具有濃厚草根性,也許該說是土裡土氣的「社區健康營造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