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政府一切支出的根本,假如稅收短少,支出卻持續擴大,政府勢必要舉債;但舉債有其極限,最後政府仍不得不面對增稅或減少支出的困難抉擇。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是小學生都懂的淺顯道理,但一碰到減稅的政治學,黑色會說成白色,連簡單的算術都變得複雜起來。減稅能刺激經濟,最後會增加稅收,就是這種神奇的數學。若這種說法是對的,政府自然可以一面對大企業減稅,另一面大幅增加開支以拉攏選票,不僅不虞憂慮財政破產,甚至錢還會神奇地源源不絕進來。事實上,這正是目前馬政府的辯護說辭。自馬政府上台以來,林林總總已提出十餘項減稅法案,粗估一年稅收損失就超過1254億元,約占每年中央稅收的十分之一;另一面為振興經濟,不但提出4年5000億元特別預算,為搶救失業又拋出一千多億元特別預算。這如何在算術上說得通?減稅政策的始祖是美國保守派政治人物,他們減稅的目的是提倡盡量少花錢的小政府,與鼓勵優勝劣敗的大民間部門,因此在算術上說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