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湛然「無情有性」說與朱熹「枯槁有性」說的「分別說」與「非分別說」的兩種真理觀
並列篇名
The Twofold Truth of "Differentiation" and "Non-differentiation" in Zhan Ran's Theory of "Unconscious Living with Buddha Nature" and Zhu Xi's Theory of "Nature as Truth"
作者 劉昌佳
中文摘要
印度佛學傳入中國,一者由於佛學體系龐雜,再者由於是陸續地傳入,其次是佛教思想本身也是持續在發展中,最重要的是印度思想與中國傳統儒、道思想有其基本的特色差異。所以佛教從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以後,要一直到隋、唐時期才建立起具有中國思想特色的天台、華嚴和禪宗。而佛性問題,在中國佛學思想的發展中,具有其核心地位。關於佛性問題,首先提出主張的是鳩摩羅什的弟子道生(?-434)。曾經到印度求法的法顯(c.335-420),帶回了《大涅槃經》的基本部分,四一八年與覺賢合作譯出,共六卷,稱作《大般泥洹經》,經中屢屢說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於身中無量煩惱悉除滅已,佛便明顯,除一闡提」。「唯除一闡提,所以者何?無菩提因故」。「彼一闡提於如來性所以永絕」。
起訖頁 163-191
刊名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期數 201503 (25:1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經學之傳承與開拓」國際學術會議報導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