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心理研究》第九期刊登出由尤煌傑及潘小慧二位教授所主編的「人的意義」專題,編委會召集人劉兆明教授希望我能針對其中幾篇論文,寫一篇回應文,與之對話。近年來我致力於推展「心理學本土化」的工作,仔細讀這幾篇文章之後,覺得它們對於「心理學本土化」的發展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因此毫不猶疑地答應了下來。「人的意義」專題中共包含有七篇論文,其中除林耀盛所寫的〈非此非彼:初探心理學的人論及其意義〉和宋文里教授的〈物的意義:關於碟仙的符號學心理學初探〉二文是由心理學者所撰,其餘五篇論文的撰寫者,都是以哲學作為專業。任何人在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的時候,必然都是從某種特定的「視域」(horizon)切入,這七位作者如此,我在寫這篇論文的時候,亦不例外。近年來,我雖然致力於「本土心理學」的發展,在我看來,所謂「本土心理學」,其實只不過是「文化心理學」的一種而已。因此,這篇論文簡短的評論文中,我想從文化心理學的角度切入,談談這個專題的貢獻及其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