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人因工程發展史,不難發現它是根植於非常「實驗」的心理學,它可能不必然像心理學一樣是專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但和心理學一樣,它的對象也是人,也在追求人的福祉。誠如專題主編曾志朗、洪蘭兩位教授所言,心理學的研究者實在不必錙銖必較地去區分基礎或應用研究,因為理論與應用是相輔相成的,而以一個人因工程研究者的身份,必須感恩(appreciate)於心理學,尤其是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發展。人因工程(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一詞源自希臘文ergon(工作)與nomos(法則),是系統導向,關注人類與其所關連系統中其他成分交互作用的科學,應用理論性的原則、數據、及方法於系統設計上,以求人類福祉及系統績效的最佳化。根據國際人因工程學會聯合會(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定義,人因工程包含三大領域︰實體(物理)性人因、認知性人因、以及組織性人因。這三大領域,各具有其特殊屬性,也互有某種程度的重疊性,而認知是很重要的一個共通屬性。譬如說,儀表板設計,表面看來,是屬於實體人因的範疇,但考慮到各顯示器的特性及其間的配置,要配合人類知覺及反應的特性,才能順利完成系統功能,就是認知性人因貢獻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