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與博物館之間的關係,一向是糾結與爭論不斷的場域。由於原住民族對於時間、空間、社會關係、物之體系(system of objects)有其自成一格的文化觀點,以歐美傳統博物館學的物觀、知識論和美學觀點來再現原住民文化,往往無法真正詮釋與傳達原住民文化的意涵。無論是以片段化、扭曲、單一化的意象呈現原住民族,或是將其文化生命凍結於與現代脫節的「過去」,都是對原住民文化的曲解與傷害。一九八○年代以後,由於文化與歷史詮釋的多元觀點日益被強調,族群、在地、非主流的聲音逐漸獲得重視,這使得傳統西方博物館學的知識論與權力關係受到檢討與挑戰(王嵩山,2003;Cobb,2008)。二○○四年在美國首府華盛頓對外開放的國立美洲印地安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the American Indian,以下簡稱印地安博物館)以有別於傳統西方博物館的角度,有意識地改變原住民文化在博物館中的表徵方式,建構具有文化意涵的博物館展示技術與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