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研究從1992年2月至1993年4月,探討哈盆溪臺灣馬口魚(Zacco barbata)其族群結構、兩性差異及生殖週期。 經過一年多在哈盆溪以電魚法所捕獲的魚隻發現,臺灣馬口魚的雌雄比例與1: 1並無顯著差異。每個月所捕獲的金灣馬口魚可由第二性徵分辨其性別,第二性徵包括頭部及臀鰭的追星與體側的婚姻色。兩性體型較大的個體其頭部的追星及體側的婚姻色終年可見,雄魚比雌魚明顯。只有在生殖季時才能在成熟雄魚的臀鰭上發現追星,雌魚則終年皆未發現。 由每個月卵徑頻度分布、成熟度指標(GSI, gonadosomatic index),及生殖腺發育狀態發現,1992年哈盆溪的臺灣馬口魚其生殖季為4-10月,生殖高峰為4-7月,且為多次產卵。1993年的生殖季則至4月尚未開始。兩性的體型有顯著差異,雄魚的平均體長較雌魚為大,其中生殖腺已達性成熟狀態的雄魚,其平均體長亦較雌魚為大。所發現已達性成熟的最小雌魚及雄魚分別為79mm與75mm.雌魚於長至110mm以上生殖腺完全達到性成熟狀態,而雄魚長至130mm時仍有8%未達性成熟。因此大部份雄魚要比雌魚長至較大全長才達到性成熟狀態。 體型較大的雌魚其孕卵數較多,但是卵徑並不會比較大。體型較小的雌魚貢獻在生殖方面能量的比例不會比較少。因此可能由於生殖策略不同而造成兩性體型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