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兔(Lepus sinensis formosanus)為臺灣特有亞種的兔科動物。本研究自1989年8月至1991年3月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內的翠翠谷沼澤進行臺灣野兔的初步生態調查,以明暸野兔對棲地的需求及對棲地利用的情形,並藉望遠鏡由夜間的行為觀察,對野兔的活動時段和其行為作進一步的研究。 野兔觀察結果,共記錄到189隻次的野兔、878堆排遣、發現65次腳印,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棲地最常利用草澤植被。草澤植被的目睹野兔隻次之比例(61.17%)、排遣(73.69%)和腳印(41.54%)都最高,而草原植被最低。不同地理分區的記錄,則顯示地勢較低的C區利用率最低。排遣有集中的現象,每堆排遺以單粒所佔的比例最高(56.61%)。在草澤和森林的交會區,記錄到較多的野兔目睹隻次、排遠和食痕。在樣區17種植物上,發現了野兔的食痕,以錢蒲(Juncus lwschenallltii)和日本針藺(Eleocharis congesta)最常發現。 經由80日的野外觀察,發現野兔大部分為單獨活動(85.2%),未發現三隻以上同時出現。以隨意採樣法,記錄野兔之行為概分為攝食、警戒、休息、位移、躲藏和追隨等六大類。以位移(33.10%)和躲藏(26.94%)行為佔的比例最高,追隨行為最低。各行為有集中於日落後的4小時的趨勢(日落至22:00),野兔在各時段的活動情形有顯著的差異(追隨行為除外)。各季的各類行為分析也有顯著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