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下淡水溪由嶺口至西汕出海口全長約40公里,本流域之氣候與高屏地區相同,而水月溫則在19℃至27℃之間。雨季降雨量以七、八月份最多,月平均在600公厘以上,乾季降雨量以十二、一月份最少,均在15公厘以下。2.上游(嶺口一帶)水位頗受乾、雨季變化之影響,雨季溪水瀑漲,乾季水位極低,屬於間歇性河川之水境。中游(九曲一帶)之水位亦受乾、雨季變化之影響,但因河床及河岸土質之異於上游,雖在乾季亦保持相當程度之水位。下游(溪州至西汕出海口)為淡水與海水匯流之水域,含鹽濃度高,且極富有機營養物質。3.本溪採獲之魚類標本共40科63種3379尾。 (1)上、中游捕獲者均屬淡水魚類共9科23種3107尾標本,其中鯉科魚類有13種,佔台灣產鯉科魚種之30%。(2)下游捕獲者屬半鹹淡水魚類共31種272尾標本。其中花笛鯛(擬稱)Tropidinius a moenus (Sngder)及黑松笛鯛(擬稱)Pristipomoides microlepis (Bleeker)為台灣首次發現。 4.上游捕獲之魚類,共8科17種1783尾,其中鯉科佔69%,蝦虎科16%,鰍科11%,餘其他科魚類僅佔4%。鯉科中氏鱲34%,平頜鱲18%,鯽魚13%;蝦虎科僅川蝦虎一種;鰍科亦僅條紋沙鰍一種。5.中游捕獲者共9科19種1324尾,其中鯉科76%,鰍科9%,慈鯛科4%,餘共佔10%。鯉科中頜鱲30%,丹氏鱲23%,鯽魚14%;鰍科及慈鯛科僅有條紋沙鰍及吳郭魚各一種。6.下游魚類之百分組成以石鱸科20 %,鯛科15%,條紋雞魚科11%為主,該三科佔本城所獲標本總數之46%,其餘二十八科魚類共佔54%。7.魚種組成之月別變化;其月出現率之起伏曲線並無一定之規則。(1)上游月出現率較高之魚種依次為丹民鱲,平頜鱲,川鱲虎,鯽魚,條紋沙鰍。(2)中游依次為平頜鱲,丹氏鱲,鯽魚,條紋沙鰍,吳郭魚,大鱗鯔之月出現率較高。(3)下游多為廣鹽性魚類,因洄游目的之差異,其月出現率頗不一定,時有時無。8.本溪之魚類群相及組成變化,均受本溪之水位、水質及食餌的量與質之因素所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