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比較屍體分解在南北台灣的差異,了解蟻科物種在屍體分解上的角色,並以蟻科物種出現在陷阱上的數目做為假個體(pseudo-individual)數,分析其群聚結構、季節活躍性和棲地偏好。自2001年2月至2002年1月的調查結果,在北台灣福山小鼠屍體主要是被脊椎動物所利用,而在南台灣南仁山則是被蠅蛆與螞蟻所分解。在福山與南仁山以小鼠屍體誘餌掉落式陷阱所捕獲的蟻科種類共計39種,共同種類僅有8種。南仁山蟻科物種多樣性與物種勻度皆較福山高,且兩地蟻科群聚結構僅有7.72%的相似度(Wainstein’s Similarity Index, Kw)。兩地螞蟻的假個體活躍性皆與環境溫度成正相關,在福山螞蟻於夏季最為活躍,但於冬季最不活躍,在南仁山只有冬季較不活躍。在福山螞蟻在草地活動較林地頻繁,而在南仁山螞蟻整體則無顯著棲地偏好。蟻科的物種若於福山及南仁山皆有分佈,其棲地偏好出現改變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