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令研究生擔憂的,莫過於有其他學校對自己的指導教授送秋波了,但事實上(至少在美國學術界),這種機會比大家想像中更常發生。正當我修完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有博士課程之際,我的指導教授 Lawrence Wu成為美國東岸幾所大學同時競逐的對象,而就在我完成兩個資格考試準備提出博士論文研究計畫的同時,我也面臨了博士班生涯中最困難的抉擇:究竟要跟隨已經決定前往紐約大學擔任社會系主任的指導教授轉換跑道,抑或是留在威斯康辛另覓良師?經過一番掙扎與多方諮詢1,我選擇來紐約大學「重作馮婦」當新生。當然,老鳥化身新生與一般新生仍舊有極大差異:像我的博士候選人資格立即獲得承認,無須重新考試或修習任何正式課程,但仍然需要透過獨立研究等一對一科目,與紐約大學教授們建立師生關係,並參與同學間活動。這樣的經驗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觀察到兩所截然不同的社會學系運作。在此,我將與臺灣社會學會的先進分享心得,也藉機介紹我的兩所母系及些許留學經驗,供有志出國深造的青年學子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