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我的報告之前,我有一些關於個人參與今天這項活動的身份之聲明必須先提出。我今天參與的身份與在場其他作者(柯志明、陳東升、林端、夏曉鵑)不相同,他們是以學術專著作者的身份出席,我的書(《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2003)則是以大學部學生為目標讀者群,比較類似通俗作品,通常不被算為學術作品。不過,事實上,原先出版這本書的構想中,除了作為大學部上課的教材,及讓一般讀者可以閱讀外,本來也有為專業版的書先做通俗本的計劃。因此,今天我有雙重的角色:一方面是教科書專著的作者,一方面則是正在進行專著的作者。這樣的身份可能無法對於曾嬿芬(會議安排主及主持人)所列出的所有問題都表示意見,特別是關於寫書的心路歷程、甘苦談、及對想走這條路的人的建議等問題。我的主要感想是針對曾嬿芬所提的第一個問題:為何選擇以「書籍」、而非「論文」來呈現研究成果?而且,因為書籍的形式(教科書、通俗書籍)不同,有些意見也可能和其他作者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