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應用心理研究》強調「應用」,我任教的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也強調「應用」,設有應用倫理學中心,並已出版23期的《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心理學與倫理學之研究重點皆為人類行為,只不過前者偏重人類行為之實然面,而後者偏重人類行為之應然面。旨趣多所相契,因此,每次看到新一期《應用心理研究》的出版,都感到份外親切。本期主編翁開誠先生以人的主體性為題,展現出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其實可以有更深層的共同關注,令人感到新領域可能出現的興奮。其中劉惠琴教授〈性別與心理學的相遇〉一文,涉及性別因素在心理研究的影響,也讓我起念想要向心理學界提供一點補充的資訊,即是,哲學界亦已注意到性別問題在倫理研究的影響。不論是在中國和西方的傳統文化中,都可看到「男女有別」的說法,而且往往是主張男優於女。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明白主張,女人不像男人那樣理性,因此天生應由男人統治。這種想法在當代受到女性主義的質疑,這些質疑出現在心理學的領域,也被應用於倫理學的領域。雷秋斯的《道德哲學要義》(Rachels, 2003)一書的第十二章即特別談到女性主義心理學家對當代倫理學的影響,論點頗有發人深省處,因而特別在此介紹,以做為對劉惠琴教授大作的側面迴響。雷秋斯指出,西方在一九六○和七○年代婦女運動發展快速,女性主義乘勢而起,開始駁斥男女有先天心理差異的傳統觀念。她們強調,男女之間沒有先天的心理差異。現實上若有這種差異存在,乃是出於後天的因素,純粹是因為女人的言行一直被以壓迫的方式制約成「女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