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文化與認知:兩種層次的分析
作者 黃光國 (Kwang-Kuo Hwang)
中文摘要
《本土心理學研究》自創刊以來,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開闢「靶子論壇」,每期選出一篇子論文」,同時邀請幾位對論文主題素有研究的學者,針對該篇論文發表評論,並由「靶子論文」作者負責回應。我一向深信:好的學術一定是好的辯論,這樣的設計可以迫使國內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不得不接受各方的挑戰,並跟同行的學者對話,而不能再躲在自己的研究「地盤」內「獨白」,是促使國內學術進步的重要動力,值得全力予以提倡。本期的「靶子論文」是我所撰寫的〈兩種道德:台灣社會中道德思維研究的再詮釋〉。我非常感謝《本土心理學研究》編者所作的細心安排,邀請馬慶強、張欣戊、葉光輝、歐陽教、洪仁進、柯華葳六位心理學者,對我的論文提出評論。從一九八〇年代初期,開始參與本土心理學研究以來,我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從事本土心理學研究工作的時候,文化的分析和心理學的實徵研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研究層次,要落實本土心理學研究,一定要先進行文化層次的分析,再以之作為基礎,從事心理學的實徵研究。然而,我也知道自己對中華文化傳統所知有限,所以在從事學術研究的時候,只好採取「攻碉堡」戰術,先做好整體作戰計畫,再集中全力,圍攻一座座的碉堡,解決一個個的學術難題。在這段期間,我一面研究西方科學哲學,一面用它來分析中華文化傳統,陸續出版了《儒家思想與東亞現代化》、《中國人的權力遊戲》、《王者之道》等幾本專著(黃光國,1988a ;1988b;1991)。一九九五年出版的《知識與行動:中華文化傳統的社會心理詮釋》,可以說是我前期學術研究工作的總結,攻下這座「城池」之後,便可以作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攻城掠地」。這篇〈兩種道德〉便是以我對儒家「庶人倫理」的分析為基礎,重新解釋以往心理學者對台灣社會中道德思維所作的實徵研究。我的這種研究取向跟一般心理學者的作法頗不相同,很多「堅守心理陣營」的心理學界朋友常常看不懂我在做些什麼,也不瞭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將六位評論人所提出的問題仔細閱讀之後,發現: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和我所採取的特殊研究路線有關,另一類則跟本文的論述主旨有關。現在正好借這個機會,說明自己這種特殊的研究立場。謹將他們六位所提出的問題略加整理,並逐一回答如后。
起訖頁 231-241
刊名 本土心理學研究  
期數 199806 (9期)
出版單位 心理出版社
該期刊-上一篇 兩種道德就是兩種道德
該期刊-下一篇 大學學生社團中男性社員的性別意識及其影響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