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的發生,往往是突如其來,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造成了鉅大的損失,人們被迫在最短的時間內,動用所有可及的資源,盡一切的力量去減低災難所帶來的損失,災難之後,所有的力量幾乎全投入於復原的工作,然後這次災難的記憶也將漸漸地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直到下次災難的來臨,才又進行再一次的災難應變循環。從歷史的教訓中得知,同樣的災難衝擊,如果能從訓練、控制、準備、追蹤、檢查等步驟都有比較好的準備,則可以將災難衝擊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這就是災難管理學的立基,也是強調各種災難應變準備最強而有力的論證。所以現代社會中幾乎所有的機構,對各種類型的緊急事件都有所謂的“應變計劃",例如:“火災應變計劃”、“地震應變計劃”、“大量傷患應變計劃”,甚至對於新的科技所造成不可預期的事件,例如:Y2K、電腦病毒等,也有所謂的“Y2K 應變計劃”、“電腦中毒應變計劃”等,目的都是為了將災難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理想的災難管理(disaster management)應包含預防和減災(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準備(preparedness)、緊急應變(response),和復原(recovery)四個階段,且經由每一次的災難經驗不斷循環改進才可能將下一次災難來臨時的影響減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