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簡稱巴病,是一原因不明的慢性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基底核的黑質多巴胺神經元細胞的退化性病變引起的。巴病早在十九世紀就被發現,對其病理及基因的了解,逐漸脫殼而出,但其真正致病機轉 至今仍是很不清楚,1919年Tretiakoff發現患者的中腦的黑質有脫色及細胞退化消失的現象,之後許多學者也紛紛投入巴金森氏病的研究,尤其近四十年來因神經生理學及藥理學的進步,讓我們對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逐漸了解,也使巴金森氏病的病理機轉更加的清楚。臨床的主要三大表徵為動作緩慢、僵直與震顫,根據美國衛生部的統計,在美國大約有100萬人罹患此病,在50-59 歲為1%,而80-89歲後為40%,在台灣根據陳榮基教授的資料,台灣宜蘭地區中成年人神經疾患逐戶篩檢社區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年紀四十歲以上,巴病的盛行率為每十萬人口 357.9 人,發生率為十萬人口 28.7人,根據日本1992 年的資料盛行率是每十萬人口 117.9人。追蹤7 年後巴病患者的死亡率高達40%,為非巴病患者之3.4倍。死亡原因主要是因為心臟及肺臟的疾病,每年大約有50000人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
|